大学官网返回旧版

首都高校“最美后勤团队”——公寓管理中心

 


近日,首都高校最美后勤人(2024年度)荣誉授予仪式在北京科技大学举行。我校后勤服务集团公寓管理中心凭借创新管理模式、卓越服务品质和突出育人成效,从参选高校中脱颖而出,荣获“最美后勤团队”称号。这份殊荣是对中心全体员工十年如一日扎根服务一线、打造温馨家园的充分肯定,更是对中心“管理有精度、服务有温度、育人有深度”理念的生动诠释。




后勤服务集团公寓管理中心成立于1992年,现有员工85人(含国际交流中心),包括公寓管理人员、楼长、值班员和保洁员等,他们各司其职、紧密合作,为全校2万余名学生提供住宿服务。中心一直以“服务师生、奉献华电、爱岗敬业、追求卓越”为宗旨,以“管理有精度、服务有温度、育人有深度”为理念,以安全稳定为底线,不断改进管理,提高服务质量,注重人文关怀和严格管理并存,把爱融于工作中,把严贯穿于管理中,让学生宿舍真正成为育人的环境,成为学习的家园,成为家的港湾。


一、坚持党建引领,加强理论学习

公寓管理中心坚持党建与业务相融合,充分发挥党组织的先锋堡垒作用,与学生党支部进行“党建+进公寓”共建活动。依托“一站式”学生社区,实施党员宿舍亮牌行动,通过学生党员亮身份、树先锋,发挥学生党员自我教育、自我管理、自我服务、自我监督功能和先锋示范作用,带动全体学生不断成长进步,将党建引领落在实处。中心坚持每周二集中学习制度,组织全体员工学习党的创新理论和业务知识;定期举行技能培训、安全培训、心理培训等,构建分层分类培训体系;采取集中考核和随机抽查的方式对员工进行业务考核,进一步提升员工业务水平。


二、创新服务理念,提供暖心服务

中心一直秉承“管理有精度、服务有温度、育人有深度”的理念,推行“眼勤、嘴勤、手勤、腿勤”服务标准,不断提升服务质量。中心大多员工都已为人父母多年,知道这么大的孩子,出门在外都挺不容易的,需要人呵护,他们也常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对待。在学生进入宿舍楼领钥匙的那一刻,宿管阿姨就对学生说,孩子,这里就是你们另外一个家,有什么困难有都可以跟我们说。保洁员每天起早贪黑打扫卫生,运垃圾、墩地、擦玻璃、刷厕所、清水房、检查设备设施,保障学生整洁温馨的住宿环境。碰到学生有困难还不忘帮一把,帮学生扛东西、下雨天替学生收起晾晒的被褥,这样的事情时常发生。


三、引入智能管理,提升服务效率

中心不断探索后勤服务的新模式,通过引入智能化管理系统,实现了宿舍管理的精细化和高效化。公寓系统成功与学校数据中台、学工系统和财务系统对接,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,提升了学生服务质量。通过引进饮水机、洗衣机、售卖机等自助设备,为学生饮水、洗衣、购物等提供了便利。从2020年开始,学校实施了淋浴进楼改造工程,让同学们足不出楼就可以在楼内洗澡,大大提升了同学们的生活幸福感。


四、加强沟通协调,形成育人合力

学生公寓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场所,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阵地。为切实加强我校学生公寓管理,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,营造安全、文明、温馨、和谐的宿舍文化氛围,公寓管理中心聚焦学生生活社区育人新任务新要求,充分整合育人资源,与学生处、团委、以及各学院进行沟通协调,积极开展大学生宿舍文化节系列主题活动。通过示范性宿舍评选、党员宿舍亮牌、最美宿管员评选等活动,凝练公寓文化品牌,积极探索学生公寓育人功能,形成合力育人的良好局面。



五、强化安全管理,提高防护意识

宿舍是学生的第二个家,中心始终将学生的生命安全放在首位。建立“网格式”安全巡查制度,定期分时段对楼栋的安全用电、节约用水、内务整理、消防设备等进行巡查工作,完善巡查记录。定期对学生宿舍进行安全卫生检查,确保宿舍内未使用违章电器、灯具和插座人走断电等。中心联合保卫处组织在校学生开展“实战式”消防演练、灭火器使用操作、消防培训等,通过疏散逃生、灭火自救等实际演练,让学生掌握对突发火灾的应变、逃生技能,提高学生安全意识与自我保护能力,为学校打造和谐平安校园提供有力保障。


近年来,公寓管理中心涌现出了一批模范典型:刘东峰被评为学校2022年“我身边的好老师”称号,党志亮荣获2022年度“北京高校优秀德育工作者”及2023年度首都高校“最美后勤人”称号,王莉被评为2024年“北京市教育系统服务育人先锋”称号。公寓管理中心党支部被评为2024年学校先进基层党组织。另外,部分员工还获得了学生赠送的锦旗。



从一床被褥的温暖到一方天地的守护,公寓管理中心将继续秉持初心,不断提升服务水平,让学生公寓不仅是学子们安居的港湾,更成为立德树人的“第二课堂”,用匠心与情怀书写高校后勤育人的新篇章。


初审:徐梅英

复审:李  鹏

审核:张兵仿